首页 > 医疗服务 >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医师团队 > 外科系统 > 心脏外科 > 正文

吴清玉

职称: 主任医师

特 长: 疑难复杂先心病、危重晚期冠心病、心脏瓣膜病、人工左心辅助、心肺移植等

科室: 心脏外科 ICU 心脏外科 向Ta咨询

职称: 主任医师

擅长: 疑难复杂先心病、危重晚期冠心病、心脏瓣膜病、人工左心辅助、心肺移植等

查看科室详情 预约就诊

个人简介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保健会诊专家。

  1976年毕业于广州中山乐竞在线官网,1995年11月至2004年2月,任中国医科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心血管外科主任,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3月调入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建心脏中心。2006年7月至2017年7月任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心脏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是现今国内第一位美国胸外科学会(AATS)会员、美国胸外科医师学会(STS)会员、我国唯一欧洲心胸外科学会(EACTS)会员、亚洲心胸血管外科学会(ASCVTS)荣誉会员、世界儿童及先心病外科学会(WSPCHS)亚洲代表常委、美国《胸外科年鉴》中国大陆编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2014至2022年连续入选爱思唯尔高被引学者榜单,在心外科领域排名第一。完成心外科手术超过1万例,其中大部分为复杂疑难危重病例,创新了很多手术方法,使很多濒危患者重获新生。应邀参加国际重要学术会议并作报告45次。

专业介绍

  从事心血管外科临床和有关基础研究工作40余年,在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大血管疾病、人工左心辅助等领域皆有突出建树和创新成果,特别是冠心病、瓣膜病及疑难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疗效达世界领先水平。

  在国际上首创了多种手术新术式治疗复杂心脏畸形,其中Ebstein畸形解剖矫治术曾被国际上最负盛名的治疗小儿先心病的专家克利夫兰医学中心小儿心脏外科主任Roger B. B. Mee教授认为是治疗Ebstein畸形的重大进展,美国梅奥诊所著名心脏外科专家 Joseph A. Dearani教授率领的手术小组于2004年专程来我院学习此项技术。迄今吴清玉教授是世界上治疗Ebstein畸形患者数量最多、疗效最好的心血管外科专家。他曾6次应邀赴国外进行手术示范。

  他将法洛四联症根治术的手术成功率由90%左右提高到99%以上,保持至今,达国际领先水平。他提出的治疗法洛四联症的原则和手术方法至今还在指导着临床工作。相关论文发表于美国《胸外科年鉴》,世界心外科创始人之一C.W.Lillehei教授在特邀评论中正式评价:所得出的结论正确,手术结果可能是英文文献中最好的。

  经过大量临床实践,他在国内率先解决了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关键技术问题,并培训了大量的人才,以各种方式进行推广,包括举办各种学习班等。2000年,他首次在网上向全世界直播冠脉搭桥手术全过程。1993年以来,他亲自手术治疗各种疑难复杂危重冠心病患者3500余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成功率99.5%以上。作为第一完成人,他负责的“提高冠心病外科治疗效果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获得国务院颁发的2002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990年以来,他率先在国内成功开展了心房心室双调转手术、Ross手术、为晚期冠心病患者植入左心辅助装置两年后又成功进行心脏移植等26种高难度手术,全部获得成功。

  2014年为出生仅2小时的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新生儿实施了大动脉调转术,术后恢复良好。

  2008年为出生11小时患有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新生儿成功实施了根治手术。

  2006年成功为罕见的复杂心脏畸形(右旋心、大动脉左转位、单心房、左室双出口、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肺动脉瓣及瓣下狭窄、永存左上腔)合并无脾综合征的患者实施了根治手术。该手术在全世界未有先例。患儿目前生长发育良好。

  2005年3月,在国内创纪录地使用人工肺(ECMO)长达17天,成功救治了一例左室双出口术后顽固性低氧血症濒死的患者。这是国内首例应用人工肺时间最长的患者,为中国危重心肺病变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2001年3月首次在国内给晚期心衰患者置入体内人工左心辅助装置,25个月后又为其进行了心脏移植。是我国迄今安装左心辅助装置时间最长并成功进行心脏移植的患者,在亚洲也仅有个别成功的记录。

  2001年成功开展了非常复杂的心房+心室双调转手术,为矫正性大动脉转位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

  1999年首先开展了非体外循环下双向格林手术,并获成功。

  1998年首先开展了Ross手术。该手术由于需要主动脉、肺动脉根部的替换和心脏冠状动脉的重新移植,被认为是心血管外科领域的最难手术之一。他借鉴国外经验,对手术方法进行了改进,效果明显优于人工瓣膜替换。

  1998年成功开展了冠状动脉搭桥合并特发性心肌病同期手术。

  1997年在国际上首次报告了室间隔夹层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结果,并对病因进行了探讨。

  1997年改进了传统治疗主动脉弓中断或缩窄合并心内畸形手术方法,使原本需分次手术的疾病一次手术即可治愈,显著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1997年成功开展了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血栓内膜剥脱术,为本病的外科治疗进行了开拓性工作。

  1994年成功开展心肺移植手术。患者为终末期心肺病变,手术异常顺利,死于意外和感染,手术后存活15天,为当时国内最好记录。

学术成果

  作为第一完成人主持的两个科研项目“疑难先心病外科治疗的临床和基础系列研究”、“提高冠心病外科治疗效果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分别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总计共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级奖4项,省部级奖10项。发表学术论文481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210篇。主编参编专著15部,培养博士、硕士59人。他培养了很多专家和学科带头人,为救治广大患者做出了突出贡献。

管理工作

  一、心脏中心工作

  心脏中心麻醉科、心内科、体外循环组和手术室、ICU医务人员共同组成国内外一流的优秀团队。始终以 “再塑生命,从心开始,争为天下先”为宗旨,以国际领先水平为目标,坚持以疑难、危重和复杂畸形及心血管疾病治疗为特色,发挥心脏内外科密切合作的巨大优势,在医疗、教学、科研、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在我院成立了国内第一家内外科密切合作的心律失常诊治中心,全部成功,包括国内首例新生儿心外起搏器的安装。还成立了中国复杂先心病救助中心。

  1. 医疗工作

  心外科擅长疑难手术,再次手术例数多、手术难度高,疗效远远好于其他医院。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畸形及低龄、低体重等高难度心脏手术中,包括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闭锁、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右室双出口、三尖瓣下移畸形、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心脏肿瘤、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法洛四联症等,取得了国际领先的成绩。开展了经腋下小切口微创先心病手术,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成人心外科手术在危重冠心病、冠状动脉肌桥、瓣膜病、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心脏小儿科射频消融和起搏器手术例数仍居全国儿科领域首位。在国内首次经脐静脉为新生儿置入临时起搏器,后又外科手术植入永久起搏器,为国内植入起搏器年龄最小的患儿,是国际报道第二例;在国内首次为4岁患儿(年龄最小)进行植入式心电监测(Reveal LINQ)植入手术;在国内率先应用率先采用先进的X线与电生理三维影像结合技术(UNIVU技术)实现儿童电生理手术低辐射。

  心内科、导管室能完成各类介入检查和治疗,开展了逆向开通慢性闭塞病变、OCT诊断复杂冠脉病变、冠脉内旋磨术等新技术。

  除了心脏中心管理工作之外,吴清玉教授还负责心脏中心所有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及年轻医生培养工作。完成了从生后2小时至80岁以上各种年龄、从1.75公斤至100公斤以上体重的各种心脏及大血管高难度手术,包括世界上最复杂的三尖瓣下移畸形矫治术、单心室分隔术、室缺合并肺动脉闭锁矫治术、危重冠脉搭桥和复杂瓣膜手术等,其中小儿主动脉瓣成形、巨大左室肿瘤切除、大动脉转位调转术后升主动脉瘤合并主动脉缩窄矫治、改良Nikaidoh手术后成功应用人工心脏辅助等手术疗效达世界领先水平。除了手术外,吴清玉教授还日以继夜地负责所有患者的手术前诊断、手术后监护和处理;负责心脏成人和小儿科病房、心脏ICU查房工作;负责科研和临床研究及医护人员的培训工作,目前从零开始,已有了国内最好心外科团队。10余名骨干在心脏中心培训后,赴国内多家医院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坚持每周一在疑难病会诊中心出门诊。

  2. 科研工作

  吴清玉教授是国内继已故吴英恺院士之后第一位当选的美国胸外科学会(AATS)会员、兼任美国胸外科医师学会(STS)会员、唯一的欧洲心胸外科学会(EACTS)会员,亚洲心胸血管外科学会(ASCVTS)荣誉会员,世界儿童及先心病外科学会(WSPCHS)常委。曾六次应美国心外科专家邀请赴国外进行手术演示,其中有时孤身一人赴国外完成手术。吴清玉教授在研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课题1项,清华大学一流大学推进计划——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项。

  兼任【美】《胸外科年鉴》、【美】《世界小儿先心外科杂志》、《亚洲心胸年鉴》、《中华医学杂志》、《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等杂志编委,共计审阅国外稿件350余篇。作为评审专家,评审国家及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0多项。

  3.教学工作

  心脏中心充分发挥教学职能,坚持开展理论教学与临床教学,组织疑难病例讨论,举办专题讲座授课,组织心内科、心外科及心脏小儿科专业教学查房,接收全国进修医护人员及实习生进行专业培训。编写出版了《闪光故事》、编写了《心脏中心成立十周年纪念》和《心脏中心论文选》各一册。

  心脏中心有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7名。注重医工交叉领域人才的培养,其中培养硕士生毕业31人,博士生毕业11人。

  4. 学术交流

  心脏中心积极参加国际及国内重要学术交流活动,举办研讨会和培训班,扩大学术影响力。其中21名医师赴美国、法国、意大利、阿联酋、韩国等国家参加国际重要学术会议,并多次接待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内、外知名专家来心脏中心进行学术交流。2007年成功举办了第15届亚洲心胸血管外科年会,为我国争得了荣誉。共主办了六届清华大学心血管病治疗进展国际研讨会,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作为特邀嘉宾,吴清玉教授45次出席国外重要学术会议并作报告,多次应邀赴国外进行手术演示。

  5.社会公益活动

  十多年来,心脏中心与20家慈善基金、24家福利院和救助项目合作,加强对贫困、孤残儿童的救助。心脏中心募得资金8000多万,救助、治愈了4000多例先心病患儿。在党委书记类延旭等领导的带领下,医务人员克服困难,多次赴全国贫困地区,筛查心脏病患者8万余人,同时开展慈善义诊、讲座等社会公益活动。心脏中心的工作得到了广大患者的好评,收到锦旗、感谢信不计其数,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二、学校医学学科建设和乐竞在线官网的工作

  自2004年3月,作为学校医学学科领导小组成员、乐竞在线官网副院长,参与学校医学学科建设的领导工作,为学校领导出谋划策,制定了医学学科的发展规划。对临床医师教师的引进、考核与晋升等规章制度的建立;学生培养和管理,课程设置、学位授予等做了大量工作。在校长的领导下参与了医学中心的筹建和领导工作

  三、医学中心工作

  作为清华大学医学中心主任,负责医学中心各学科全面建设和发展工作。医学中心成立四年来,以三家附属医院为核心,全面铺开人才引进、科研教学、对外合作交流、宣传、规范化管理等工作。

  (一)人才引进与师资队伍建设

  医学中心成立后,引进/调入医学中心编制9人,附属医院编制副高以上职称人员57人。成立“清华大学临床医学专家委员会暨临床医学教授提名委员会”,聘任教职,逐步建立比较完善的临床医学师资队伍。现有教授18人,副教授28人,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2人。主任医师62人,副主任医师203人。主任药师1人,副主任药师8人。

  (二)学科建设

  1.为加强学科建设,成立5个临床医学二级学科学系:外科学系(下设心胸外科普通外科骨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麻醉学、整形外科7个学组)、内科学系、神经病学系、妇产科学系、儿科学系。通过创建高质量创新性教学管理体系,有序推进清华大学临床医学快速发展。

  2.设立医学中心博士后流动站,以吸引、培养和聘用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建立有利于人才流动的灵活机制。

  (三)教学工作

  1.已开设71门课程,涉及13个专业。目前在读研究生79人,累计毕业学生51人。其中2016年7月毕业的26人,是中心成立以来第一批成规模招生、培养的毕业生,在读期间发表75篇论文(32篇SCI),获得专利1项。毕业后,15人留在京内就职,7人入职省会三甲医院,1人成为选调生,3人博士后入站,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2.在学校研究生院的支持下,和热能系、航空航天学院一起,开创性地招收和培养了交叉学科博士研究生,目前有4名学生在读。

  3.进行学位点建设及申报工作。2014年“临床医学专业”硕士获批为清华大学的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目前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已毕业三批。

  4.探索医学教育改革,加强临床训练管理。获批清华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5项。研发“研究生过程化管理系统”,于2013年9月正式上线使用,基于该系统申报的“临床医学教学资源整合及临床训练全过程管理”项目获得清华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2016年6月,系统完成二次开发,扩展原有系统的字段库,整理规范数据字典体系,于9月全面上线。三期已于2016年12月完成与app的对接,整体系统进入全信息管理阶段。

  5.拓展资源,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与北京王忠诚医学基金会共同设立“清华大学医学中心王忠诚优秀医学研究生奖学金”,已累计奖励81名同学,共计20万元。

  (四)科研工作

  1.搭建切实与疾病相关的医学科学研究平台,设有心血管研究所、脑神经疾病研究所、泌尿研究所、细胞治疗研究所,力争将研究成果为临床所用。

  2.医学中心获批2014年度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课题4项,2015年10项,累计985万元。借力于清华大学的综合性优势,促进临床医学与基础、工程、管理、文法等多学科的广泛交流与深入合作,进行以实际临床应用为目的科技开发和成果转化,以提升临床医学的科研水平。

  (五)岗位聘任

  从2015年起,三家附属医院的岗位聘任由医学中心负责。中心于2014年8月制定了《医学中心专业技术岗位设置与聘用实施细则》,至今医学中心已完成了三家医院2015年1415人、2016年1514人的岗位认定工作。

  (六)学术活动

  1.以探索“临床医学与工程技术跨界合作”为主旨的沙龙已成功举办7期,积极推进临床医学与校内工程技术各学科的交叉合作。

  2.组织召开临床医学专业全体教师会议,加强了附属医院间的沟通,增进医生们之间的了解、创造横向合作的机会。

  3.2014年11月27日,邀请了北京市科委领导为附属医院的医师介绍北京市科委科研的立项情况,特别是“首都十大疾病科技攻关与管理 工作”的开展实施。

  4.由血管外科主任李雷牵头,清华大学医学中心主办,于2014年12月19-21日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与第一附属医院联合承办 “动脉重建研讨会(Artery Reconstruction Tech. Seminar, ARTs)”以及“动脉重建论坛”。2015年12月25-26日,在此基础上又举办了“动脉重建论坛”。

  5.2016年3月25-26日,由医学中心主办,北京国际甲状腺外科高峰论坛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举行。

  6.2016年6月28日,由医学中心主办, 2016北京血液净化发展论坛在北京东隅酒店召开。

  7.2016年8月20日,由医学中心主办,“第十二届清华大学麻醉与镇痛研讨会”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召开。

  8.2016年9月18日,由清华大学医学中心、北京泌尿外科学会微创组、北京抗癌学会泌尿男生殖肿瘤分会主办,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承办,“2016尿流改道与尿路重建暨泌尿男生殖系肿瘤MDT论坛” 在北京强生医学会议中心召开。

  (七)对外交流

  1.深入开展对外合作交流,延揽海内外人才,聘请高水平海外专家担任学科带头人或学术顾问进行临床与教学指导与交流。

  2.积极参加和组织国际/国内重要学术会议。2013年5月25-27日,组织召开了“第五届清华大学心血管病进展国际研讨会暨缅怀郭加强、薛淦兴教授活动”,清华大学陈吉宁校长参加了大会开幕式并致辞。由来自美国、德国、印度、波兰等外籍专家及国内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多家医院的心血管病专家共计300余人参加了大会,共同探讨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最新技术。2015年5月15-17日,组织召开了第六届清华大学心血管病进展国际研讨会,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出席会议并致开幕词。来自美国、意大利、印度、澳大利亚等十多个国家的18位国际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参加了会议并作报告,国内有300多位心血管病专家参加了会议。

  3.与新加坡、英国、澳大利亚高校及研究机构建立医学生和青年医师培养合作平台。

  (八)宣传工作

  利用新媒体和传统纸媒对外宣传。通过医学中心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已发布信息209条,累计关注人数1103人)、我主编的《杏林清华》杂志(已发行正刊13期,特刊2期)、《清华医学》杂志(已发行4期)、宣传栏(已展示10期)进行宣传,取得了良好效果,面向校内外打开了清华临床医学的窗口。

  (九)规范化管理

  1.核心会议

  1)每月定期召开医学中心行政办公例会,讨论有关中心发展与建设的重大议题;通报各附属医院的工作进展;对临床研究生培养、医师聘任以及学科建设等方面工作进行审议。

  2)每学期召开教学工作委员会会议,制定和完善中心临床医学培养方案及审议教学重要事项等。

  2.行政工作

  1)运营及维护医学中心官方网站,展示医学中心以及各附属医院的实时工作动态、教育教学进展、最新科研成果以及师资队伍情况等。

  2)建立了医学中心与三家附属医院的联络信息网,使医学中心与医院的往来与互动更加便捷和顺畅。

  3)注重档案的收集、整理、归类工作,四年来共报送文书档案28卷,记录了清华大学临床医学学科发展的重要过程。

  2016年12月,清华大学决定在乐竞在线官网下成立临床乐竞在线官网,并承担医学中心的工作,至此创建四年的清华大学医学中心已完成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