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服务

新闻动态

悟空,慢一点也没关系

  【谨以此文送给那些容易忽视自己心身感受的人,这世界的因果联系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以为的那样,慢一点,多爱自己一点,也许很多事情都会不一样。】

  在临床心理科医生眼里,孙悟空是怎样的“人”?

  01

  在临床心理科医生看来,如果孙悟空是我们人类的一员,他很可能会是一位心身疾病患者。

  纵观孙悟空的生平,从石头中孕育而生,拜须菩提祖师习得高超法术,取定海神针当作武器,大闹地府,大闹天宫,与如来斗法。最后一路降妖除魔护送唐僧西天取经修成正果,终被封为斗战胜佛。

  下面,我们从临床心理科医生的视角,分析一下孙悟空这个“人”。

  先说人格类型,从他生平中展现出的个性气质来看,孙悟空具有非常高的成就欲望,非齐天大圣不能令其满足;他富于挑战和竞争精神、争强好胜,敢于挑战如来,天神天王更不在话下;他有时间紧迫感,做事干脆果决,绝不拖泥带水,行动力超强;他易怒、缺乏耐心、性情冲动、稍不满意,“呔、吃俺老孙一棒”……这种性格属于典型的A型性格,具有典型的A型行为模式。

1.png

  A 型行为是20 世纪50年代美国心脏病学家弗雷曼(M Friedman)和罗森曼(R Rosenman)在对冠心病患者的性格、行为表现进行研究过程中发现的一种特征性的行为模式,表现为过分的抱负、固执、好争辩、急躁、紧张、大声说话、行事匆忙、好冲动、富含敌意、具有攻击性等。

  再说他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取经路上要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师徒三人中孙悟空的本领最强,每当他不在场时,唐僧总会遇到危难。在别人放松时他要随时警惕,在危险来临时他要战斗,在这种环境下他需要时刻精神紧绷、注意力高度集中,随时处于高度警觉的状态,而从医学的角度来说,这就是一种慢性的应激状态,他的交感神经长期处于过度激活的状态。

2.png

  最后再看他的人际关系,身为猴子的孙悟空本性活泼好动,我行我素,喜好自由,虽然本领超强,但这种性格在集体环境中并不占优势。生平中除了须菩提老祖真正给他欣赏和怜爱之外,无论是如来、唐僧其实都在是在用一种审视和评判的眼光来看待他、要求他。当他不满足对方的期待时,经常会被打压,如来的五指山、唐僧的紧箍咒往往就是在发挥这个作用。即便这样隐忍,在为了保护师傅诛杀一众妖怪后,竟然被唐僧误以为无故杀生而要断绝师徒关系,全然不顾之前出生入死的情义。在这样的关系中,想必他经常会有委屈、愤怒和压抑的情绪。

3.png

  孙悟空可能会患哪种心身疾病?

  02

  以这样的视角来看,孙悟空可能会患什么疾病呢?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框架下,一个人的健康和疾病状态取决于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的互动作用。在上述的分析中,个体的人格类型、行为模式、情绪状态等属于心理因素,而个体所处的压力情境、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等属于社会因素,个体的遗传、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则属于生物因素。

4.png

  临床研究表明,具有上述A型行为特征,长期处于慢性应激的环境,情绪压抑、紧张愤怒的心理状态都可能促进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A 型行为类型也一种冠心病的易患行为模式,具有A 型行为类型的冠心患者复发率高,预后较差。此外,长期处于压力环境、焦虑紧张的情绪状态,消化性溃疡的风险也会增加。不难看出,心理社会因素会影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在医学上,由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或躯体功能障碍,就叫做心身疾病。清华一附院临床心理科王健主任详细讲解心身疾病,请观看视频。

  以下视频来源于

  清华大学工会

  目前,心身疾病的范畴和分类尚无统一的标准,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分类标准和方法,心身疾病的概念和理论认识也尚未完全统一。以下为美国按器官系统进行的心身疾病分类:

5.png

  如此看来,孙悟空至少会罹患的心身疾病可能有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消化性溃疡等。

  心身疾病该如何治疗?

  03

  心身疾病只靠针对躯体疾病的对症处理就可以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心身疾病作为心理症状与躯体症状并存的综合性疾病,要采取心身整合的治疗原则,需要精神科/心理科与其他相关科室医师的合作,联合会诊、“心身同治”,制定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结合、心理治疗与其他心身治疗技术结合的综合性治疗方案。

  针对孙悟空的心身疾病,他除了应用降压药、抗冠心病药、抗溃疡病药,以及调整生活方式(如戒烟、戒酒、限盐等)外,必要时还需应用调节情绪的药物,如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等。从心理治疗的角度来说,孙悟空内化的超我过于严苛。经由心理治疗,他生命中具有涵容功能的资源部分能够有机会得到强化,比如须菩提祖师对他本性的部分给予的爱与包容,这部分功能会逐渐内化并整合到他的自我中,使他逐渐能意识到生命里除了斩妖除魔取得真经,自己身体和心灵的感受也很重要。他就能够理解“凡事慢一点也没关系”,对自己会更柔和宽容。如此,他的心身疾病或许才有真正治愈的希望。

后记

  中医的七情内伤理论认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我们的身体和心灵是一个整体,身心交互影响,越来越多的现代科学研究正在逐步证实这一理论。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框架下,其实所有的躯体疾病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当我们患了某种疾病,除了求医问药的惯常做法,还应保持开放态度,从更深的心理层面认识自己,或许将更有助于自身疾病的康复。